一、鸞堂乃聖堂,善堂也。奉祀關聖帝君為主神、加祀五聖恩主、並以奉祀太上道祖、孔聖夫子、觀世音菩薩等三教聖真為上座。藉桃柳為筆,扶鸞虔請神靈降筆、以傳神意。蓋古聖、離世日遠、必藉桃柳鸞筆現身說法,於沙盤浮字、傳真警世、教人修道之法。此種組織之善堂,謂之鸞堂、又稱之曰「鸞門也」。

 

二、鸞筆之由來

鸞筆之由來、傳說古早年代神農氏時、東方木公-炁化青鸞鳥一隻,瑤池金母命其下凡度也。被鴻鈞老祖收為腳力因神鸞靈通無比,每洩天機,致乖造化。故被老祖收回、並消去其嘴、使之啞口無言。後世之人求之不可得。後蒙神示、必擇開叉之桃枝,形如鸞鳥雙翼者、彫形如鸞、嘴部銜接柳枝一截、而成鸞筆、禱神降靈、自可通靈飛鸞。

推測在東周周平王時(約西元前770)東遷洛意時王命不行、五霸內亂、戰爭不休、仍由文林學府設想虔求上蒼、賜鳥啣音傳神意、引渡迷民、警惡從善聽政「引行天命」因此史云:「習音聲、聽神聲」是為神道設教之始。

時至漢明帝年代(西元6473)文昌帝君轉生為第十七世、為士代夫身、忠軍愛國、保國愛民、體聖人以神道而設教,再倡飛鸞於梓潼迴鸞峰嗵天壇。取香木雕刻一鸞鳥,口含木筆,用絲線懸於中樑間、下設桌案、鋪上紙張、堂上懸掛黃帝、老子、孔子畫像。然後於香案前,焚香禮請唸咒誦經。虔誠禱告。少頃道祖降臨,鸞筆自動飛舞。

少頃,降詩文於紙上,是謂"鸞章"亦稱"聖藻""鸞文"使眾等服,知無形中,確有神明在焉。求之必應,感而遂通。遐邇畈誠、官民共仰、是神靈飛鸞著經立說,救劫之始也。

此鸞鳥傳靈神功、衍為扶鸞閳教俗遂為福世扶鸞(或扶乩)之張本。

 

三、近代之鸞堂:由於流傳日久,人心信仰堅固,流傳日廣,懸照飛鸞,並非易事。時人再改「扶鸞法」,就是取以東向西雙叉之桃木,彫刻鸞鳥之形狀,以石柳木作鸞筆。使左右雙人之手握著鸞筆稱為“正副鸞扶於沙上,神聖降而筆飛舞,於沙盤寫字,依字跡而唱讀,並抄錄之。此亦即青鸞奉命度世之顯化也。

按今日鸞堂之鸞筆係扶鸞法與初期之飛鸞有別但習慣仍通稱之。